央視網特稿(記者郭城王佳勇)近期,
一名美國健康專家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觀點在網絡盛傳,
他認為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維持生命,
四分之三是維持醫生的收入。面對眾人的質疑和不解,
他解釋說有科學家研究發現,
很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來自晚上不良的飲食習慣。
(繼續往下閱讀…)
“豐盛的晚餐”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
親友同事同學聚會的時間往往定在晚上,
而餐飲企業在晚餐時間最為火爆。“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的觀點猶如晴天霹靂,
讓不少網友感到當頭一棒,
網名“胖白白”驚呼:昨晚和一個老鄉、一個老友、兩個老同事,
從19點邊吃邊聊到轉天凌晨,很久沒有這麼痛快了,還說相約下次呢!
沒想到豐盛的晚餐,還容易引發疾病?
那麼,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的說法,是否科學呢?
應酬人群:豐盛晚餐已司空見慣
應酬或者聚會,在一天忙碌後,人們習慣性地吃上一頓豐盛的晚餐。
應酬或者聚會,在一天忙碌後,人們習慣性地吃上一頓豐盛的晚餐。
今年30多歲的張經理是天津一家企業的骨幹,因為工作需要,近年來應酬與日俱增,特別是很多聚會宴請,都安排在晚上,有一天和老同學打球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體型不從早先的“倒三角”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正三角”,他還向老同學打趣地說“真擔心有命賺錢,無福消受。”
晚餐吃的多、又不運動,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所以現在張經理減少了許多應酬,晚上也從觥籌交錯的大酒樓轉戰到揮汗如雨的健身房,健身教練鼓勵他說,只要堅持適量運動、遠離暴飲暴食,從“正三角”回到“倒三角”的健康體型,還是有希望的。
熱愛美食的貴州姑娘劉小姐,常自我調侃為“吃貨”一枚,像她這樣在朋友圈裡秀美食、品美食、做美食的食客比比皆是。儘管她身材豐滿,偶爾也會羨慕窈窕纖細的女孩,但卻始終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作為白領的她,忙碌一天之後,認為只有做一頓香美可口的晚餐,才算犒勞一下自己。如果晚上參加聚會,餐桌上的美食,也會讓她覺得無比開心。
對於“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的說法,劉小姐對記者表示並不清楚,也不完全認同,因為她更注重美食的品質,而不是數量,當然參加運動確實可以塑身,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
為保持美貌及身型,歌手鄧紫棋吃的也是既清淡又營養,在她分享的晚餐照中,僅有西蘭花和蕃茄炒蛋,對此她還富有哲理的表示,
“你吃了什麼,會在你的身材上反映出來;
你思想了什麼,會在你的行為上表現出來。”
急診大夫:晚餐不當誘發多種病
貴州省人民醫院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師對記者表示,晚餐過量、過晚,容易會誘發多種疾病。
據統計,90%的肥胖者緣於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能量消耗低,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會大量合成脂肪,日積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生活中不少正在進行節食減肥的朋友,往往忽略了晚餐節食的重要性,不吃早、中餐,晚上卻大吃一頓,以致身體越減越胖。
研究顯示,人體的排鈣尖峰值期出現在晚餐後的4、5個小時,若晚餐吃太晚,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人們已進入睡眠中,於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的鈣不斷增加,很容易沉積下來形成結晶體,長期積累就容易形成結石。
晚餐的盛食、飽食,必然造成胃、腸、肝、膽、胰等臟器在睡眠時仍不斷地工作且傳遞信息給大腦,使大腦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中,進而造成多夢、失眠,長期下來還會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
偏葷食的飲食結構,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起小動脈和微小動脈的收縮,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使血壓突然上升,也加速了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過程。
營養醫師:早中晚餐比例應科學
諺語:早餐吃得像國王、午餐吃的像公主,
晚餐吃的像乞丐,就是告訴大家要合理分配吃飯的比例。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的說法,從營養學和養生的角度來看,有其一定道理。
從早中晚三餐飲食量的比例,到“正三角”、“倒三角”的體型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科學飲食的重要性。李艷玲認為,晚餐過於豐盛或暴飲暴食,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她建議一天三餐的食量比例,最好是“343”或“433”,即早餐佔3至4成、午餐佔4至3成、晚餐佔3成,根據自己的用餐時間和習慣調配好早餐、午餐,控制好晚餐。
李艷玲建議晚餐吃少、定量為好,
以素食為主、葷食為輔,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高鈣以及容易脹氣的食物,同時也盡可能將晚餐時間安排在19點左右,這樣最有益健康。
由此可以得知,醫生和營養專家基本認同“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這一觀點,所以關注健康的人們,有必要調整三餐食量比例、改善晚餐飲食結構,讓自己、家人和親朋好友共進晚餐時,一起轉變“豐盛晚餐”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