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的正確方法:「這樣」刷牙等於自殘,99%的人都刷錯了!

刷牙,已經成為了現代文明生活的一部分了,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利。

「每天刷牙兩次」,更是深入人心的口號,以至於有些牙科手冊已經不再建議牙醫詢問患者「是否刷牙?」或「每天刷幾次牙?」。因為就算他/她不是那樣做的,他/她也知道該怎樣說。

不過你真的懂刷牙、會刷牙嗎?

我猜未必!

首先就是刷牙次數,你是否真心接受每天應該刷兩次牙?

還有其它理由嗎?當然有!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首先要從刷牙的目的說起,

刷牙刷牙,到底要從牙上刷些啥?

剩飯?肉絲?韭菜葉子?

其實是細菌,更準確的說是牙菌斑。

 

牙菌斑就是細菌在牙齒上的存在形式,

像一塊膜一樣緊緊的黏在牙齒上,是牙石的前身。

注意是黏在牙齒上的,不是桌面上的浮塵,是排煙罩上的油污。光吹一吹或潑點水(漱口)是去不掉的,必須用力擦(刷牙)。

而嘴裡的細菌無窮無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如果放任它們發展,數個小時以後就四世同堂了,十幾個小時就開始對其附著的牙齒和牙齦開始 造成損傷了,蛀牙、牙齦炎、口臭等等。嘴裡這點事,咱們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所以要每天定時定點刷牙兩次,好像城管巡邏,不可能消滅所有小販, 但起碼讓路上整潔有序。

然後咱們進入正題,究竟該怎麼刷牙。

這是我在網上找的幾張示意圖,發現點規律吧?

提示一下,牙刷毛的方向。牙刷毛是斜45度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的位置。這是當代科學刷牙的核心技術,不管你用的是什麼牙刷,都該這樣。

刨根問底的朋友又該問了?為什麼呢?因為下圖

Plaque就是菌斑的意思,我們就是要把這東西刷掉,而它恰恰就就容易長在牙齒的中下三分之一靠近牙齦的位置,甚至還長到牙齒和牙齦之間的間隙中去了。所以只有這樣斜45度才能把菌斑有效清除乾凈。

有人會擔心了,那這樣會不會把牙齦刷壞呢?會不會刷出血呢?

牙齦為什麼會出血,說白了就是因為牙齦周圍髒了。髒了,會牙齦發炎,發炎的牙齦會容易出血,容易出血的牙齦讓你不敢刷牙齦,牙齦越來越髒,越臟牙齦越發炎……

 
 
 

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了。所以牙齦出血不可怕,要刷,越是出血的地方越是要好好刷,刷乾凈以後牙齦消炎了,自然就不出血了,健康的牙齦不怕刷。

當然,如果你這麼刷了一禮拜,還是出血不少,那說明有一些單靠刷牙去除不掉的髒東西粘在牙上了,你又需要洗牙了。

牙刷位置放對了,怎麼刷呢?正確的方式是震顫,一種小幅度的水平運動,幅度不超過一兩顆牙的寬度,一顆牙一顆牙的刷,一點一點從前到后、從後到前。

不要大開大闔,因為一寸長一寸強,幅度大了,力量就不好控制,那樣水滴石穿,會把牙刷壞的,最常見的就是在牙齒的根部磨出一排凹槽,如下圖。

具體的力量應該是多大呢?高級一點的電動牙刷會有力量過大的報警提示。手動牙刷的話應該和手握一個中號蘋果的感覺差不多,也就是牙刷毛緊貼牙齒,尖端1/3之一受壓彎曲,深入到牙齒周圍的邊邊角角中。類似這個感覺:

還有一個小tip,如果你不是左撇子,盡量從右側的牙齒開始刷,因為右手拿牙刷時刷右側會有點別勁兒,需要注意力更集中一點,所以咱們先刷。這不是開玩笑,很多人都是右側牙齒的牙石比左側略多一點。

至於里側和外側都要刷,這個我就不用說了吧?細菌可不挑哪裡是上風上水,它們在牙齒上可是360度無縫生長。你要是只搞一半衛生,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總結一下:每天刷牙兩次,每個牙面都要刷,牙刷斜45度,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的地方,左右輕輕震顫。每次最少兩分鐘。

ps. 為什麼至少要兩分鐘?一般人不算智齒是28顆牙,每顆牙有3個面需要刷,這就一共是84個牙面,120秒/84個牙面,每個面刷不到兩秒,已經夠快的了。其實對於多數人,如果要想達到比較好的刷牙效果,兩分鐘都未必夠,自己看著辦吧。

分享智慧,好運常來:

按讚支持我們!保證不會讓你失望